人工智能 无用一代 人工智能的两面性

xqwq.cnzb 5 0

一、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

1.不可控的“粗鲁行为”

正如我们从微软的Tay聊天机器人事件中了解到的,会话式消息系统可能是荒谬的、不礼貌的、甚至是非常令人不快的。首席信息官们必须对自己使用的东西以及使用它们的方式非常小心。要摧毁一个品牌的形象,只需要聊天机器人一次令人恼怒的爆发就足够了。

2.感知能力很糟糕

谷歌人工智能科学家及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在《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表示,人工智能虽然是由人类开发的,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根本不像人类。她表示,人类的视觉感知是高度背景化的,但人工智能对图像感知的能力却非常的狭隘。为此,人工智能程序员必须与领域专家合作——回归该领域的学术根源——以缩小人与机器感知之间的差距。

3.黑匣子难题

许多企业都想使用人工智能,但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公司必须非常小心,因为对于人工智能是如何得出其结论这个问题尚未能解决。Fannie Mae的运营和技术负责人Bruce Lee表示:“企业如果不能解决好样本数据偏见对借贷公平造成的影响,就无法提供更好的抵押贷款利率。在诸如信贷决策之类的工作里,人工智能实际上受到了很多监管的阻碍,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所以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必须进行彻底的回溯测试,以确保没有引入不恰当的偏见。”

如果人们不清楚人工智能软件如何检测模式并观察结果,那么对机器的信任能够到达何种程度也有待考究。Fox Rothschild律师事务所技术实践联席主席Dan Farris表示:“背景、道德和数据质量是影响人工智能价值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中更是如此。”他表示:“在任何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中部署人工智能都可能会导致合规性问题。”

4.民族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偏见

在进行一个使用谷歌街景汽车图像来确定全美国城镇人口结构的项目中,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Timnit Gebru对于她的研究中对种族、性别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偏见感到担忧。根据彭博社的报道,正是这种担心促使Gebru加入微软,她正在这里努力地挖掘人工智能的偏见。

即使是人工智能虚拟助手也会受到偏见的影响。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虚拟助理技术——例如Alexa、Siri和Cortana都设定为女性?客户服务软件专家LivePerson的首席执行官Rob LoCascio对CIO.com表示:“这源于人类自己对职场中女性的期望。许多人认为,女性本质上是‘助手’;她们更爱‘唠叨’;她们更多地担任行政职务;她们更擅长接受订单……”

5.黑客利用人工智能发动致命的攻击

一份由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25位技术和公共政策研究人员撰写的98页的报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存在恶意用户很快就会利用该技术进行自动黑客攻击,模仿人类传播错误信息或将商业无人机转化为目标武器。

牛津大学未来人类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Miles Brundage对路透社表示:“我们承认,人工智能有很多积极的应用。但是,它也的确存在着一个有关恶意使用问题的缺口。”

6.奴役理论

以特斯拉和SpaceX成名的企业家Elon Musk警告说,人类冒着成为独立“家猫”的风险创造具有卓越智慧和能力的人工智能。最近,以色列历史学家Yuval Noah Harari也提出,以自动化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造成一个“全球无用阶级”。在这样的世界里,民主会受到威胁,因为人类并不像机器那样了解自己。

人工智能的情感探索

人工智能虽然是工具和手段,但威胁也仍然存在,当好的工具被坏的人类使用后,对社会产生的很多时候都会是恶果。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可能存在的威胁就放弃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毕竟这项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也无法去忽视。对人工智能来说,如果单纯只是增加算法准确性,带来的更高语音、图像等领域的识别,那其实还远不能说人工智能,这充其量只能算是更高级的电脑而已。而人工智能想要达到人类智慧的高度,那么仅仅只是在智商上达到那还远远不够,其最为关键的仍然还是人类情感,这种人类神经系统对外界价值关系产生的最主观反映。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具备“感性”的情感连接能力,这样才能以更像真实人类的方式满足人们普遍心理和情感需求,从而逐步建立信任和依赖感。科技公司们从没有放弃在这方面的尝试,为了更好的与人类进行情感交流,很多公司都发明了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有微软小冰。微软小冰突破了过去传统人工智能的发展思路,从底层建立了一套新的技术和产品结构,将“情感计算”第一次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目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微软小冰就已经和近四千万人类建立了1对1的专属关系。眼下微软正在尝试将对人工智能情感计算的思想注入到小冰的开发和运营中。

在技术和产品创新层面,微软构建了一个完整可持续的对话系统,这个对话系统的基本任务不是以完成任务为优先,而是建立情感连接为优先。构建这个对话系统的方法,已不只限于语义学,而是基于搜索引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系统模拟方法。最终希望让小冰这样的人工智能产品快速普及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人工智能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说AlphaGo战胜李世石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人工智能,升级版的AlphaGo战胜柯洁则将人工智能概念彻底引爆,而2017年底,Alpha Go全新迭代版本AlphaGo ZERO的横空出世,其不依赖人类经验的“强化学习”AI技术令人们哑口无言。

资本是聪明的。据PitchBook统计,2010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还不足5亿美元,而2017年这一领域的投资额已经超过108亿美元。2017年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人工智能“元年”。同时,人工智能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可能的种种风险,使得人工智能成为一道摆在人类面前的选择题。

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广阔

虽然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各种风险,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广阔应用前景,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与电子终端和垂直行业加速融合,已经涌现出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产品,而且人工智能正在全面重塑家电、机器人、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将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万亿元。同时,腾讯、阿里和百度均设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心,希望占据技术研发的制高点。可见,中国有巨大的传统产业基础。如何让AI这门技术更好地改造更多传统产业,是各个领域的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医疗行业为例,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只有4.1%,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增长,病理科医生与人口比例为1:70000,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2000。在繁重的工作负担下,人工分析只能通过医生经验去进行判断,误诊和漏诊率较高。 AI的数据处理和影像识别技术均可应用到医疗诊断上,提高医生诊断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大大缓解我国医疗行业人才供应不足的压力。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亿人,占总人口的11.4%。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红利将消失,而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弥补劳动力比例的不足。

人工智能可能引起社会鸿沟扩大

随着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快速迭代,不断挑战人类的极限,许多学者开始担忧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目前,人工智能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对人类带来的威胁主要在于加剧人类社会的鸿沟。

就业威胁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普遍使用,极有可能会引起大量现存的工作岗位的消失,尤其是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相应的员工也会失业。即使会有新的工种产生,这部分员工也可能因为无法胜任而失业。除了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直接竞争外,人类内部的竞争也会加大,未来很多岗位都需要熟悉人工智能的操作,那些更擅长掌握人工技能技术的人将更容易就业,而剩下的人将可能彻底失业。《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绝大部分人将成为无用的群体。尤其是在强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有了人类的心理能力之后,能够被替代的工作种类将更多。

社会财富分配

在就业上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财富收益权的不平等,更多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企业或个人能够获得社会财富更大的分配权,而另一部分人类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地位。这可能使整个人类社会的鸿沟不断加大,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也将面临着快速分化,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极端不均衡,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根基将不复存在。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在高级阶段,强人工智能将具备和人类类似的完备心理能力,一旦机器人学会了独立思考,其很有可能不会继续屈服于人类的管控,甚至会发起对人类的攻击,最终人类将面临一场灾难。霍金就警示过,新兴科技发展可能对人类生存带来的毁灭性威胁。另外,届时如何区分人与机器人。如何确定机器人的社会地位会带来潜在的社会问题,一旦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被解决,即使没有战争,局部的冲突也会出现。

全面规范和引导人工智能发展

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保障。

提供就业预警

针对人工智能引起失业的问题,可以从政策层面给予解决,一方面,政府应该尽快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在人才培养时就应该考虑到人工智能可能的发展,及时动态调整各专业的招生计划,避免人与人工智能过度正面竞争。另一方面,应增强学习能力的培训,提高就业的灵活性,如遇到工人被替代而下岗的情况,政府需要为其提供相关培训,帮助其就业。

增强社会保障

人类开发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为人类服务,减少人类劳动的时间。所以,在相同的劳动时间下,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人类应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的社会财富应该在公众之间进行更加均衡的分配。要实现这一目的,政府需要改革现存的福利体系,调整各个产业的税收政策,同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社会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可以改善贫困和极端不平等,提高消费和商业活力,减少因为人工智能发展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向机器人征税

为了平衡政府提供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带来的财政支出,可以考虑对机器人征税。对机器人征税的法理基础在于,虽然机器人从伦理角度不能算是人类,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机器人和人类几乎没有区别,在企业生产中机器人作为一个生产要素是可以像人一样进行工作的。随着机器资本的成本逐渐降低,机器资本在生产中对人类劳动力将进行替代,这是自动化或者人工智能影响就业和工资的主要渠道。通过对机器人征税,可以降低自动化的采纳进程,给予劳动者时间去适应其他职业。这部分收入也可以用来补贴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培训的资金来源。

构建机器人伦理道德规范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地向人类生产生活逼近,会更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比如,机器人要不要遵守人类的法律法规、机器人应不应该享受人类的权利、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和谐相处,都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该应对的事情。因此相关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十分迫切的事情。在这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5月7日《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评审会议召开。此次白皮书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它首次提出了针对机器人伦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国优化共生设计方案。这一清晰的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道德伦理规范奠定了基础。只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一定约束下进行,风险就是可控的。

和其他任何科技的发展一样,人工智能也具有两面性,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也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就像是一面镜子,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映射。对于失业和贫富差距增加,人工智能都只是起到了强化作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仍然在人类手中。至于机器人道德伦理问题和可能攻击人类的问题,也是人类目前可以去努力解决和防范的。人类在人工智能危机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大有可为的,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是人类应该坚定的方向。

三、人工智能会把大多数人变成“无用阶级”吗

对于人工智能,很多人抱有它将取代人工,所以人生育得越少越好的想法——反正生多了也找不到工作。精英群体流行这种观点——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简单机械劳动,那些流水线上的蓝领最终都会被淘汰掉,但知识性,创造性劳动才是人与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所在。以《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为代表的精英观点很流行——未来人类社会高度智能化,大多数人都变成了“无用阶级”。那么要人还有什么用?

不过所谓《未来简史》是预言未来,不是谈历史。除了宣扬“无用阶级”这种观点外,还宣传长生不死,以及人登极为神之类的观点。傻子从来够用,这倒没有阶级差别。这些观点早就被古代的祭司们反复宣扬了,这满足精英集团膨胀的利欲,投其所好,赫拉利先生的需求点抓得很到位。然而这总会被识破,比如高端杂志《经济学人》就尖锐地批判他“华而不实,非常肤浅”。这是个荒诞不经的现代祭司。他的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按照无用阶级的设定,精英集团真的能够凭借“创造性劳动”独善其身?计算机先驱图灵,早已谈及创造性劳动与机械性劳动的区别——即创造性劳动不过是步骤隐藏的机械性劳动。流水线上的蓝领能取代,那么办公室里的白领,金领,粉领无一不能取代。比如下围棋,可谓创造性劳动了,又如何呢?没有“神人”。哪里会有“无用阶级”,我们终究都是“无用的人类”。按照他的逻辑,精英们可不能免俗。

人工智能,不是现代才有的,它的前身叫“机械自动化”。工业发展的过程,就是生产自动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关于这些自动化生产造成的失业问题,数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世纪末,中国津浦铁路开建,遭到了京杭运河航运业的激烈反对。显然津浦铁路会造成这些水运工人的失业。而此类的技术革新造成的工人罢工在西方差不多是家常便饭。然而科技创造的新的劳动需求总是比它消灭的旧的劳动力更多。

我们看到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崛起,这个商业直销体系取代了无数代理经销的小业主。所以网络论坛里不时地活跃着这些传统店主,认为阿里巴巴是中国的大祸害,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不过电商直销带来了更多的物流工人,网络店家等等。中国的就业一直很充分。

回顾下历史,整个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就是大规模的生产自动化过程。这个过程里,人类不断地出现新的生产分工,使得生产门类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工业人口如同滚雪球一样,由工业革命时的几百万人口发展到了当下数十亿的工业人口。未来工业体系还需要更多的人口。这如何淘汰了“无用阶级”呢?

生产自动化带来的是大规模的阶级流动,夕阳产业消亡,朝阳产业取而代之。的确有些人再也找不到工作,如果他没有终身学习的精神的话。这更多地是些“结构性失业”。很稳定地存在。整体上看,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主要是社会服务和生活服务业。这是个产业转移的过程。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劳动力。不要让一个“智能”二字吓倒。哪怕它有潜力取代所有的人类劳动。这还得要问“成本”二字。须知尚在传统自然经济中的人们,自给自足,不需要钱,根本没有市场需要。他们的劳动力成本是极低的,他们享有的社会生活服务根本就不算钱。人工智能代价高昂,维护它需要大批的科研人员,一整套的现代工业体系。根本无力竞争。

由此,我们就应该知晓赫拉利为代表的精英集团的祭司多么荒诞了,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是越来越多,绝不是越来越少。如果人们都接受这种蛊惑,以为生育没用,那么后果很严重。就是劳动力不足,养老都是问题。劳动力不足有很多解决办法,比如吃后悔药,多生育,要么是来快捷点的——引进移民。吊诡的是,当下西方各国都已经生育率不足以维持更替水平,他们都得靠外来的移民充实劳动力。他们一边无视着自己民族低得可怜的生育率,一边为不断涌入的移民如穆斯林伤透脑筋。更加魔幻地是,他们的精英继续供奉着赫拉利这样的现代祭司,听信他关于无用阶级的神谕。筹划着进一步降低自己的生育率。这种取祸之道,不知道是不是“共济会阴谋”系列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